带着这个疑问,我们来到了广西藤县和平镇。这里是中国“粉葛之乡”, 粉葛种植传统已经有百多年的历史,几乎家家户户都有种植。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开始,这里的粉葛种植面积已经达到了万亩以上,发展到现在,已经有十万亩的规模,成为该镇经济的支柱产业,也是农民的主要经济来源。
在和平镇龙塘村,村道两旁的土地绿意渐浓,春天种的粉葛藤蔓已经樊爬到了架顶,叶片舒展,生机盎然。粉葛地里,不时可见有葛农的身影,或除草,或施肥,忙碌而自在。在路边的一块地头旁,有一对中年夫妻正在稍作休息,我们便上前打了声招呼,接着便攀谈起来。男的姓李,我们便叫他李先生。李先生向我们介绍说,由于粉葛的行情好,这几年他每年都种植十多亩,夫妻二人专门管理,亩产量在5000斤左右。看着这对瘦小的夫妻,我们有点不相信。李先生忙解释起来,说:“其实粉葛的田间管理并不难,劳动量最大的环节就是整地,现在整地都用机械,两天就搞好了。粉葛种植前三个月工作量会大点,要插竿、打叉,施肥,露根等,但是两个人还是能忙过来。到了农历六月之后,基本上不需要怎么打理,只要再施一两次肥就可以收获了。”从李先生口中,我们对当地的粉葛产业了解了个大概。粉葛春天种植,到了农历霜降后就可以逐步采收,亩产最高的有七、八千斤。按这几年的行情,一亩收入个一万元是很平常的事。而且销售也不成问题,当地已经形成一个非常成熟的产业链,葛形好的作为食用商品葛,出口香港东南亚等地,或销往国内各大城市蔬菜市场,由于味道好吃,又有保健养生功效,深受消费者欢迎;而次葛可销往当地的粉葛加工厂,加工成葛根淀粉,再销往全国各地,进一步深加工成各种美味营养食品或保健品,如饼干、面包、糕点、饮料等,也可加工成中药饮片、葛片、葛丁、葛茶等销往中药材市场。每到粉葛收获季节,当地的收购商便蜂涌而动,通常天刚亮就有收购商进到村子里,与葛农谈价钱。这时候的葛农反而是最闲的,因为粉葛的采挖是不用自已动手的,每个收购商都带着一队专业的挖葛队伍呢。只要谈妥价钱,十亩地的粉葛两天就可以挖完,采挖、分级、外挑、装车等都由挖葛队伍来干,葛农就等着看秤、收钱。有的葛农也不急,到了来年清明再卖,说不定价钱还要涨。“那么,现在地里还有粉葛吗?”“地里没有了,但是棚里有藏葛。”李先生很热情,主动提出带我们去看看,这正是我们此行的目的,我们连忙道谢。